华夏大学生在线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查看: 577|回复: 0

经营社群,除了发红包,你还需要这些 “心机”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6-2-24 21:40:5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﹏戚爱静。゜ 于 2016-2-25 17:58 编辑


都想基于微信,搞一个社群。
然而大部分人的做法是什么?
“把人拉进来,然后让进来的人讨论问题、聊天、分享”
接着就希望能够像《大连接》《人人时代》等书里面说的那样,发现人的连接、发挥人的价值、迎接新的互联网时代。
这是一个很奇怪的 “梦想”。
如果你要当导演拍电影,你不会召集刘德华、黄渤、葛优、范冰冰等一干演员,然后仅仅说一句:人来齐了,你们自己开始演吧!演好了叫我。
因为你知道:好电影是需要被 “设计” 的,要有定位、有剧情、有主题、有台词······但是当你在组建社群的时候,却经常忘记了这一点——以为什么都不用做,仅仅拉人然后让他们 “自连接” 就行。
而好的社群,也是被设计出来的。
那么如何设计呢?如何跟这么多群竞争?
一个正常的白领,每天面对着各种工作群、立项群、设计群、双十一备战群、微博运营群、新产品意见群……
还有大量的校友群、亲友群、舍友群、夜宵撸串群……
还需要盯着,一旦老板发了群消息,立马进去鼓掌。
而且所有的群都有红包……
而这个时候,你给他们发了群邀请通知:

“亲爱的客户你好,感谢你购买我们的充电宝,我们郑重邀请你进入【极客智能充电宝粉丝群】,与我们一起交流!”

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仅仅 “简单组织” 一下,基本上不可能有人参与。
是的,校友群、工作群、大佬对接群简单组织一下就行,但是大部分产品的社区这样做却无效。
因为校友社群和工作群本身就已经存在(即使没有互联网)——这些人已经在脑海建立了连接或者认同感,拉个微信群并没有 “创造社群”,只不过是为 “已经存在的社群” 提供一种便利的沟通方式。

而当你为产品的用户拉群的时候,就是相当于 “只创建了一种沟通方式”,并没有创造社群。
你面临的任务,是重新创造关系、创造连接,而不仅仅是利用已有的连接。
因为社群并不存在于微信中(这只是一种沟通工具),社群只存在于人的脑海中。

就像家并不存在与房子中(房子只是家的工具),家存在于脑海中。
所以,当你要创建社群中的时候,你的关键应该是 “在人的脑海中创造一个社群”,而不是 “利用微信这个工具拉一群人进来”。
那么如何把社群建在脑海呢?
一个 “发发红包、交流交流” 的松散社群,和被群友从 0 开始记在脑海的社群,往往差距了这些设计:
1,明确使命——我们为什么聚在一起;
2,设计仪式——我们如何达到目标;
3,提供反馈——距离目标还有多远;
1、明确使命

一个群体和一个组织最大的区别就是:一个组织具有共同的目标。而 “共同的清晰目标” 是凝聚人的最大力量。
崔永元凝聚了一帮人,想要通过一群人的力量,反对转基因。 (PS. 这不代表李叫兽反对)秋叶凝聚了一帮人,想要通过相互的学习,提高 PPT 能力。一个小区的大妈,也可以凝聚一帮人,练习广场舞,备战广场舞大赛。一个大学生,凝聚一帮人,发起 “自由拥抱运动”,希望能够减少社会的冷漠。
总之,我们并不是 “拉一帮人”,而是 “先有一个使命和目标,拉一帮人一起完成”。
如果你是一个 “健身会所”,那么你建立的并不是 “健身爱好者沟通群”,而是 “6 个月,一起改变自己” 群。

如果你是一个 “调养保健品” 公司,那么你建立的并不是 “保健品粉丝群” 或者 “调养爱好者沟通群”,而是 “调养秘诀比拼群” 或者 “一起成为调养专家群”。

“社群” 的本质就是:聚集一群人,一起做一件事。在构建社群的时候,很多人只是聚焦于 “找一群人”,却忘记了要 “一起做一件事”,以及忘记了 “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件事”。
这就相当于你召集了大批的优秀战士,组成军队出征,却不知道敌人是谁,也不告诉他们:我们为什么要打仗,我们为什么要保卫祖国。
总之,你要做的并不是 “建立一个群体”,而是 “感召一帮人,发起一个运动”。我们之所以凝聚在一起,不是为了 “沟通沟通”、“交流交流”,而是为了一起 “改变些什么”、“提高些什么”、“获得些什么”······
那么如何寻找一个社群的使命,并且利用使命凝聚所有人?
任何的使命都源于某种 “冲突”,而冲突是指 “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区别”。

这样的冲突分为 “外部冲突”(理想环境和现实环境的区别)和 “内部冲突”(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区别)。
比如在《指环王》这个电影中,“外部冲突” 就是指 “大魔王想要拿到魔戒,毁灭世界,我们要阻止他”(对应剧作中的 “大情节”),“内部冲突” 就有 “主人公理应努力打败大魔王,但是又觉得自己是个小人物,事不关己,想到过要放弃”(对应剧作中的 “小情节”)。

然后电影就变成了一群人克服 “外部冲突” 和 “内部冲突”,最终打败大魔王的过程。

再比如在《港囧》这个电影中,“外部冲突” 有 “坏警察犯罪后,想杀人灭口,破坏证据”。“内部冲突” 有 “主人公逐渐意识到对初恋的追求只不过是内心幻想,逐渐警醒,返回头来爱自己老婆”。然后主人公同样逐渐克服 “外部冲突” 和 “内部冲突”,把故事推向结局。
同样,在构建社群使命的时候,可以像电影一样,通过营造 “冲突” 来构建 “使命”,发起运动。

有的电影主要以 “外部冲突” 为主(比如《指环王》),同样有的社群和运动也可以主要以外部冲突为主。比如电动汽车用户一直面临 “跑长途难以充电” 的问题,特斯拉车主宗毅就发起了 “建充电桩运动”,跟酒店合作建特斯拉充电桩,为热爱电动车的车主提供免费充电。
这个运动发挥人的力量,得到了大量的支持,在全国建了超过 200 个充电桩——比特斯拉公司一年的努力收获都多。而且,还在这个过程中卖出了 150 辆特斯拉,超过任何一个销售经理。
所以,当你在构思外部冲突的时候,可以问自己:我组织一个社群,要告诉成员们,我们要一起改变些什么?一起做出哪些让自己自豪的事情?

类似使命:让广场舞占领京城、让中国人不再盲信、让更多人减少愚昧、让乙方不再被逼。
有的电影主要以 “内部冲突” 为主(比如《港囧》),同样有的社群和运动也可以以内部冲突为主。
比如馒头商学院,一起学习产品经理能力。比如我组建的 “李叫兽研究会”,2 个月,一起让自己的营销能力更专业。
所以,当你在构思内部冲突的时候,可以问自己:我们要一起改变自己什么?让自己有更多什么?类似使命:每天 7 点起床、每周多一个关键人脉、成为调养专家等。
当然,一个社群最佳的使命设置就是,明确地激发和定义两种冲突(可能会以一种为主)——我们聚集在一起,要对别人做什么?要对自己做什么?


2、设计仪式
凝聚一群人做一件事,除了要有清晰的使命,还需要固定的仪式化行为。

基督教有礼拜日,家庭有过年,夫妻有纪念日,小米有橙色星期五(发布最新 MIUI),总之,都有固定的仪式化行为。所以,社群也是一样:需要把活动仪式化。
如果你对社群的安排是:推送红包优惠,同时大家一起聊聊某个话题,然后偶尔邀请人进群分享。社群的成员根本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(难道是每天参与?),也无法形成固定的使用习惯,更无法对下次的活动产生预期。
而如果把社群的活动 “仪式化”,每次以固定的方式做类似的事情,就会逐步提高参与,并且让成员养成习惯。

比如我自己的组织 “李叫兽研究会”,平时没有任何活动,只是固定在每周日晚 9 点上课 1 小时。每次上课的方式也是一样:点评上次学员的作业,并且分享相关理论;排名前 3 名的学员分享自己的作业经验;然后布置下一次的作业。
为了强化这种仪式,在一小时课程开始前和结束时都会点名,同时让学员以相对固定的方式参与(比如提出质疑)等。

我知道我不可能占据群里人所有时间,所以就直接固定一个时间、固定一个活动,而其他时间内,所有人都可以假设这个群不存在。

再比如之前跟一个做小区住户社群的人聊(他们公司提供 O2O 服务),问他都会组织什么活动,他说主要为群友提供各种福利(比如有时候发红包、提供免费福利、让住户组织小区内活动等)。

而如果要提高群友的参与感,就需要把这些活动给 “仪式化”——比如周五晚上 9 点,XX 小区福利夜,倒计时公布本周的最新福利,以及下周能够给大家带来的活动。

那么如何把活动仪式化,从而让更多人可以持续参与呢?
(1)仪式需要相对固定并且严格限制

每次的活动需要用固定的形式,比如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、明确的组织形式等。

比如秋叶的 PPT 社群中,每次新成员加入,都有爆素颜照的仪式。这样每次在新成员加入之前,所有人都会被培养出期待感。

为什么要固定呢?因为提高参与的重要一点就是:在开始之前,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该期待些什么。

如果你每周的 “福利日” 活动都类似,那么所有的成员在开始之前,就已经知道自己要期待什么——这次要发布什么新福利?我猜猜,可能是发水果?

这也是为什么系列电影和电视剧大行其道,为什么稳定风格的公众号容易积攒粉丝——因为风格固定,用户在看之前已经知道了自己该期待什么。
比如,观众看过了碟中谍系列电影,在看《碟中谍 5》之前,就知道自己要期待什么——开场会有一场动作戏,牛逼特工伊森会陷入困境,接收到不可能任务,然后带领团队想办法去完成。

但是又不知道具体是什么——至于这个可能的任务是什么、反派是谁,观众就不知道了。而为了填补这种缺口,观众就会聚精会神地看电影。
这也是为什么不论是电影、产品发布会,还是大型讲座,都需要事先预热(电影的预告片、发布会的预热海报),这可以让观众在开始之前,知道自己要期待些什么。

而那些完全随机举办的活动(比如今天发个红包,明天推一篇文章,后天组织一个讨论),就是在观众面前突然呈现了内容,而这个时候观众根本还没有产生期待感。

这就像你突然走进一个电影院,看到开始放电影,但是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电影一样。
所以,社群活动要把活动固定化,培养期待感。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

x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站点统计|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( 苏ICP备2023024155号 ) | 公安备案号:32010402000195

GMT+8, 2024-6-2 12:43 , Processed in 1.091825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