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夏大学生在线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查看: 600|回复: 0

爱情的哲学意义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9-6-28 19:21:4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一位朋友,跟我说起她的困惑.已婚的她跟另外一个男人相恋七年.如今,那男人已经为她离婚,并等了她四年.她想离婚,去跟她爱的人在一起,无奈怎么也找不到自己老公的缺点.她除了知道自己不爱他之外,找不到更好的离婚理由.
   活生生地现实,让我觉得有必要去重新审视什么是爱情.柏拉图说,两颗心灵很孤独,彼此需要慰藉,就叫做爱情.按照这样的说法,爱情最原始的动机是消除寂寞,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慰藉.那么爱情一开始就是自私的,在追求过程中,为对方所做的一切,没有必要套上尊贵无私的外表.很多人在抱怨,我为对方做了很多,但得到的回报却太少.其实,朋友,你仅仅在实现你自己的目标而已,为自己的目标所付出的代价是你愿意承受的,成功则有价值,失败就只能让文学家给你安慰了.
   费洛伊德说,因为原始的性本能、性冲动,人们必须反反复复地重演亚当和夏娃的"原罪",这样就有了爱情.这样的说法也能让人接受.人类进化到今天,一切都因文明的面纱而变的冠冕堂皇.爱情不过是赤裸着身体的人们,为自己找到的一块遮羞布而已.反驳费洛伊德的最好论据来自所谓"柏拉图式"的无性精神恋爱.然而,认真分析二者的理论基础就能发现:柏拉图从心理上阐述.而费洛伊德从生理方面来论证而已.他们的区别在于论证的方式,而不在于本身的论点.也就是说,他们不过在从不同的方面的论证同一个问题罢了.实质是一样的,两者都建立在人性自私的基础的之上,认为爱情的目的满足自己的需要---无论是心理的还是生理的.
   为什么文学家笔下的爱情总是那么美好,而哲学家脑中的爱情确实如此的现实与残酷呢.追根溯源,这与二者在产生之初的分歧有很大关系.分析关于文学的各种起源说,有一点是相同的,文学来源于劳动为主的生活,而且是感性的;而哲学从一开始就是理性的思考.文学给人的固然是一种心理享受;然而,能指导人们生活的从来就只能是哲学.
   如何在心理和生理的需求中间,找到适合爱存在的结合点,是每一个人自觉不自觉的要去面对的.人们对配偶的要求,在反映着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判断.对自己评价越高的人,对配偶的要求也就越苛刻.择偶的范围也就越狭窄.这也在另一方面论证了爱情是自私的.有人会说古人有三妻四妾,这些个妻妾之间和谐共处的也不在少数.对此,我想用传统来解释,在女权一落千丈的时代,一个女人,在爱情方面,你没有自私的权力;同时这样的婚姻又有几个是真正建立在爱情之上的呢.
   总之,爱情是人性自私基础上,人们需求的延伸.正如,此时我饿了,我需要到楼下买一份早餐.就这样简单的满足需要.为如此简单的需要去牺牲其他,就更显得不值得,既然爱情是自私的,其他的东西也是因自私而追求的.那么,在放弃一份爱情,或者追求一份爱情之前,你就必须计算你的机会成本(机会成本又称为择一成本,是指在经济决策中,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者丧失的潜在利益.)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.一些为爱情献身的男女青年,应该明白:你的机会成本越大,你的利益越小.你的牺牲,只能得到一些文学家的吹捧,或者一些有文学家潜质的朋友在道义上的声援.
  一切复杂,终究将归于简单;一切繁华,终究将归于平淡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站点统计|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( 苏ICP备2023024155号 ) | 公安备案号:32010402000195

GMT+8, 2024-6-16 19:48 , Processed in 1.100754 second(s), 17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