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郁 发表于 2021-6-2 10:59:05

汉服形制介绍——宋朝时期

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,黄袍加身,夺取了政权,建立了宋王朝。但此时中国疆域并未真正意义上完全统一,宋朝疆域外,同时存在有契丹族建立的辽、党项族建立的西夏、女真族建立的金以及蒙古族建立的元朝。两宋「重文轻武」,国力孱弱,辽、金、西夏政权长期对峙,后来蒙古崛起,才实现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大一统。宋代建国后,基本保留汉民族服饰的风格,但由于长期争战,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服饰的再度交流与融合。此时期汉族的传统礼仪与服饰被少数民族模仿学习,同样地,少数民族服饰也时常在汉族区域形成一种风尚,民族之间的服饰交流也进入了一个更深的层次。宋朝初期,衣冠服饰基本沿袭晚唐五代服饰制度。建隆二年,也就是北宋建立第二年,博士聂崇义上《三礼图》,奏请重新制定服制,于是在此后 100 多年间,又多次加以完善,逐渐其服饰分为祭服、朝服、公服、时服等类别。同时为加强统治控制,强调「衣服递有等级」,对民间设置多道禁令。但由于政治、经济等因素影响,到南宋时「衣服之章,上下混淆」已经不可遏制。https://pic2.zhimg.com/v2-bb6bcd8469559a14bc1758db1bbaa8fa.webp宋太祖坐像祭服依然沿用冕服。朝服百官通常头戴进贤冠、貂蝉冠或獬豸冠。手中拿笏(hu)板,身上穿着绯色罗袍裙,绯是一种近似于朱的红色。内衬穿白花罗中单,中单也叫襌衣,通常衬在里面,会在上衣的领内露出内领,这种服饰只有六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穿着。腰部束以大带,再以革带系绯罗蔽。脚穿白绫袜黑皮履。别具特点的是方心曲领,就是在脖领之间套上圆下方的饰物。防止衣服领子皱起,起到一种压贴作用。https://pic2.zhimg.com/v2-b941f11c508dca1c033f6d10a5a9d2ee.webp方心曲领样式图公服在宋代又叫常服,是文武百官日常所穿的官服。一般头戴平翅乌纱帽,也就是直脚幞头,与前代不同的是,宋代幞头两脚左右平直伸展并加长,每个幞脚最长可达一尺多,极具特点。服式大致近于晚唐的大袖长袍,圆领,大袖,下裾加一横襕。腰间束以革带,脚上穿靴或黑色革履。服色沿袭唐制,三品以上服紫,五品以上服绯,七品以上服绿,九品以上服青。同时沿袭唐代章服的佩鱼制度,有资格穿紫、绯色公服的官员都须在腰间佩挂「鱼袋」,袋内装有金、银、铜制成的鱼,以区别官品。宋代还有一种有趣的「借紫借绯」制度。在「衣服递有等级」的宋代,一般官员只能用与官位对等的服色,但个别情形低职位的可借穿高一级别的服饰。如奉诏离京外出当节镇,可借穿紫色服。也有因特殊情况而「借」的,在称谓上就会标明「赐」或「借」,如著名的司马光就是赐紫金鱼袋。 https://pic2.zhimg.com/v2-27c51378b6ac72a3c1b011e0fd8e1484.webp北宋赵佶听琴图中不同颜色的官服宋代遗老常头戴东坡巾,也就是一种方筒状高巾子,相传为苏东坡创制,所以叫东坡巾。身穿交领大袖的宽身袍衫。为凸显古风,袍用深色材料修饰缘边。劳动人民的衣服变得更短,捋袖敞襟、系带裹腿,以便活动。农民和渔夫在此时开始被称作「短衣汉子」。   女装不同于唐风的崇尚体态丰满,而是注重瘦长,以凸显身材苗条。平时大多上身穿袄、襦、衫、背子、半臂等,下身穿裙和裤子。一般贵族和官员女眷,衣着虽不及唐时华丽,却配色大胆,已打破唐代以青、碧、红、蓝为主色的习惯。https://pic2.zhimg.com/v2-7dac1ef41e179e35d9fe0a15a826885b.webp宋《妃子浴儿图》中插簪钗、穿襦裙、披帛的妇女兴起于五代时的缠足,在宋代得以发展流行并对后世影响巨大。但当时缠足多在社会中的中上层妇女中流行,乡间妇女仍是天然的大脚。由于缠足,宋代女子穿靴已经不多见,多穿绣鞋、锦鞋等。宋朝服饰的发展也受到周邻少数民族的影响,其中以女子所穿的钧墩最有代表性。它是一种女子的袜裤,没有裤腰,两腿分离,属于当时契丹、女真的风俗。在当时广为流行,朝廷多次下令禁止都无法杜绝,以至于朱熹曾感慨说:「今世之服,大抵皆胡服」。https://pic1.zhimg.com/v2-ce33e6b33552f3019a9abecd9c470699.webp宋《杂剧人物图》中的钧墩袜裤式样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汉服形制介绍——宋朝时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