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郁 发表于 2021-5-26 10:41:01

汉服形制介绍——魏晋南北朝


一、魏晋玄学对服饰的影响1、魏晋南北朝时期,纯哲学和纯文艺的诞生构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次飞跃。人们开始以内在的思辨和精神状态来体现自我,使得人和人格本身日益成为这一时期哲学和文艺的中心。2、老庄学说为基础的魏晋玄学和佛教反应在服饰上,则是文人儒士开始追求“精神、格调和风貌”,他们受清淡影响,衣着和生活方式不拘礼教,衣着宽博,坦胸露背,衣服日趋宽博,宽衣博带成为这一时期主要风格。转向流传,成为风俗,并影响到南朝,成为魏晋世俗之尚。二、魏晋南北朝男子服饰特征1、衫:与秦汉袍服的不同之处在于不需施祛,无袖端,敞口。魏晋男子的衫有单夹二式,以练、纱、罗为材料,通常制成对襟,两襟之间用襟带相连。色彩以素雅者居多,尤以白色。2、裤褶:上衣为短身大袖;下衣喇叭裤,女子也可穿。3、裲裆:源自北方民族,流行于南朝齐梁之间。《释名·释衣服》称:“裲裆,其一挡胸,其一挡背也。”一般为前后两片,其一挡胸,其一挡背,比半臂小,质以布帛,肩部用皮制的褡襻连缀,腰部用皮带系扎。沿用到唐宋以后,男女皆服。巾、帻:魏晋南北朝的巾帽沿用汉制,有所演变,有小冠、笼冠之分。巾子在士大夫较为流行。三、帻、巾1、魏晋巾、帻沿袭汉制,但有所改变,首先巾、帻的后部逐渐加高,中呈平型,体积缩小至顶,帻上横插簪笄。簪笄质料因戴着身份而为犀玉骨角不等,称为平巾帻或小冠。小冠加用黑漆细沙制成笼巾,叫笼冠。四、魏晋南北朝女子服饰特征1、襦裙:大体上承秦汉之俗,有衫、袄、襦、裙之制。明显特征为上俭下丰, 上衣较短,下裙宽广,交领上襦,束腰较紧,头部多加假发。2、深衣:与汉代有较大差异,在下摆加丝织饰物,上宽下尖形如三角,层层相叠,飘带较长,后去掉飘带,将尖角燕尾加长,二者合为一体。3、帔:帔是始于晋代的一种女子衣物,形似围巾。4、女子发饰:魏晋时期流行的“蔽髻”是一种假髻。晋成公《蔽髻铭》曾作专门叙述,其髻上镶有金饰,各有严格制度,非命妇不得使用。 图 魏晋南北朝深衣五、佛教对魏晋服饰的影响1、佛教推行少思寡欲,清净无为的出世思想与中国道家的本土思想的相同之处,使得当时推崇玄学、清淡的汉族士大夫阶层更易接受。2、佛教给中国的文化有极为深远的影响。除绘画和雕塑等佛教艺术外,对梵文拼音的精确翻译启悟了中国文字的反切,由反切产生四声,由四声而把五言与七言诗改进为律绝,从而为唐诗的兴起奠定了基础。3、佛教艺术影响了汉服饰的形制纹样。魏晋之初,织锦有了很大发展,当时锦缎上的花纹风格及主题也较之两汉有了极大的不同,纹样结构,受到西亚影响,而狮子、大象乃至神像大都随佛教而来。但是这些变化并不拘泥于形式,而是互相杂糅,构成了汉民族的新的审美趣味,如天王化生纹属佛教影响与东汉传统吉祥铭文的结合;孔雀联珠罗是波斯、印度及中国文化特征相结合而来的典型纹样。4、除了纹样,据说南北朝女子流行的额黄妆也与佛教的流行有关。 图 敦煌285窟 五百强盗成佛图漆沙笼冠1、漆沙笼冠是集巾、冠之长形成的一种首服,在魏晋时期最为流行。它的制作方法是在冠上用经纬稀疏且轻薄的黑色丝纱,上面涂漆水,使之高高立起。里面的冠顶隐约可见。中国服饰史上第二次服饰改革1、魏晋南北朝时期,“蛮夷入主中原”,非汉民族在中原建立了政权,这个时期,民族间的交流、交融十分普遍,最终有些民族融入汉族,期间各族服饰相互交融也成为必然。2、宋儒学之士朱熹曾说:“今之公服,乃夷狄之戎服,自五胡之末流入中国。”故而,魏晋南北朝为中国服饰史上的第二次改革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汉服形制介绍——魏晋南北朝